爬墙好手

不会写文

【不止不休|黄江】到底发生过什么事

-私设如山

-纯清水 剧情

-补全收到邮件的那天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“黄江!”

嘴里叼着半截胡萝卜的黄江下意识地嘬了一口,赶紧按下“Ctrl+S”。“来了!”头发被他挠得支棱着,立在头上,和胡茬一样有偶尔闪烁的银光。下垂的眼尾因连夜赶稿染上一丝疲倦,抬起头,目光与妻子相遇在半路,凌厉写上了狡黠,“饺子好了?”

妻子望着愈发杂乱的书房,摇摇头,“年三十,又写上了?”

黄江嘿嘿一笑,抬手又给头发增添了些许凌乱,“越是过年,头版越重要,得抢。主编这个老东西又跟我约法三章了...”

“得得得...”妻子打断他,耍笔杆子的人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能长篇大论,“先吃吧,吃完再忙活你的头版。”

“好咧。”即使在北京生活多年,他还是保留着一些南方人的说话习惯,却在来这里工作的第一年就喜欢上了饺子这种面食。

随手把毯子一扔,站起身的瞬间却听到了“咻”的一声,他又坐下。“怎么又?”妻子的疑问在看到他紧蹙的眉头后戛然而止,悄悄退了出去。

黄江没听到她的疑问,《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》闯进眼帘的瞬间,世界就被他抛到了脑后。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”“否定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”“歧视在本质上是一种令受歧视者绝望的力量”,一字一句凿在他的心上。不知不觉地点起一支烟。为了不让妻子为他的身体担忧,他明明已经表演了好几天戒烟,潜意识却在这一刻占了上风。

黄江没有考虑过乙肝不能就业不能上学本身是否合理,韩东来找他的时候,他本能地只想到代检犯法,制度本身是否合理,他没想过。“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停止质疑,这是否已经违背了记者的本质?”他问自己,“被规训的思维还能站在客观的角度针砭时弊吗?是否在这个领域太久已经失去了最初敏锐的触觉..." 指尖传来的疼痛打断了他的思维,看来还不足够麻木,他自嘲。四下一望,随手将烟头扔进了旁边的碗里,完全没注意到里面还有几只凉掉的饺子。

他没有给韩东回信,而是拨通了主编的电话,“我要明天的头版!”

“你丫有病吧”,以这样的方式开场只能获得这样的回答。

“我要明天的头版。”他又重复一次,读完韩东的文章,千头万绪堵在心头却一时无法抓到重点,没来由地说,“我有猛料”

电话那头笑笑,“过年喝多了?”

黄江在烟雾中再度沉默,烟雾笼罩下他面目不清,但话语斩钉截铁,“我有一篇文章,必须要上明天的头版。”

主编也急了,“大年初一的头版不放春节放你们时评?你疯了还是我疯了?”

黄江憋着一口气,烟雾入肺,有点辣得慌,又从鼻腔溜出来,“那要半页,我把原来黑煤矿的版面让出来。”

“什么文章这么重要?”几乎同时,主编收到了黄江的转发。

电话两边都陷入死寂,电流声在隐约的鞭炮声中仍显突出,沉默复又沉默,以他们的阅读速度,这会已经读完好几遍了,黄江听到火机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,“老黄啊,质疑法律,你想过后果吗?”

“想好了。”

“为一个实习生值得吗?”

“有什么样的后果我计算好了,但文章我必须要发。在韩东的名字后面写上我的,有什么责任,我担。”

心照不宣地挂了电话,黄江去了报社。他在座位上坐到了晚上,想起韩东拿着名片跟他说这个题,想起他们在座位面前的争吵,想起26岁的自己...直到美编老李跟他说了句“好了”,才收起思绪。年三十的报社不似往常那么热闹,但印刷车间的机器仍在轰鸣。一份份的报纸吐出来,《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》映入眼帘,他松了一口气,拍了拍机器的钢架,走进大年夜的冷风中。

不知疲倦,不止不休。


评论(1)

热度(63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